河北省地名查询及行政区划
- 地名
- 河北省
- 区划代码
- 130000000000
- 省会
- 石家庄市
- 简称
- 冀
- 地理区域
- 华北
- 分类
- 行政区划
- 拼音
- He Bei
- 行政级别
- 省 一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1928年,国民政府决定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因省境地处黄河之北而得名。
地名含义:
“河北”作为地域名称,春秋末及战国初期就已出现。《尔雅·释丘》载:“天下有名丘五,其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当时黄河从今河北省南部的大名、馆陶县向东北流至沧州市以东注入渤海,“河北”即指黄河以北广大地域,包括现今河北省的大部地区。唐贞观元年(627),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设置河北道,是“河北”作为政区名称之始。
历史沿革:
河北省因古为冀州之域,简称“冀”;又因战国时为燕赵之地,别称“燕赵”。春秋时北部为山戎民族游牧地,中北部为北燕地,西、中南部为晋地,东南部为齐地,其他地区并有邢、孤竹、令支、无终、代、鲜虞、肥、鼓、甲氏等小国。战国时为燕、赵、中山等国地。秦属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辽西等九郡。西汉,北部属七郡国;南部属十郡国。东汉属冀、幽二州。三国时为魏地,属幽、冀二州。西晋南部属司州。北魏时为燕、安、平、幽、定、瀛、冀、相八州。隋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有涿、赵、魏、安乐、渔阳、北平、上谷、博陵、恒山、河间、信都、平原、渤海、襄国、清河、武安、武阳等十七郡。唐贞观元年(627)以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为河北道,开元二十年(732)改为监察区,是为政区名之始。分属十九州,隶河北道。宋初改置河北路、河北南路。熙宁时分为河北东、西两路;北部、东部分别属辽西京道、中京道、南京道。金属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北部、东部分别属中都路、西京路、中京路。元属中书省,今秦皇岛市属辽宁行省大宁路。明属京师顺天、永平、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等府及万全都司。清属直隶省(治保定)、顺天、永平、天津、保定、河间、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宣化、承德府及定、赵、易、冀、深、遵化六直隶州和口北三厅。1913年直隶省除顺天府外,其他府、州或废,或改置县,直隶于省。次年顺天府改京兆特别区,置津海、保定、大名、口北四道和察哈尔、热河二特别区。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省会保定。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唐山、天津、通县、保定、定县、沧县、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十专区及保定、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四省辖市(地级)。是时西北部属察哈尔省,东北部属热河省。1952年撤销察哈尔省,划归河北省部分设张家口专区。1956年撤销热河省,划归河北省部分设承德专区。1958年天津市划归河北省,省会迁天津。1967年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省会迁保定。1968年省会迁石家庄。1968年专区改地区。1978年石家庄、唐山改为地级省辖市。1983至1996年撤销地区实行地、市合并,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9市先后改为地级省辖市。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至2021年底,河北省辖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廊坊、衡水11个地级市;167个县(市、区),其中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2254个乡镇(街道、区公所),其中310个街道、1248个镇、654个乡、41个民族乡、1个区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