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

地名
沧州市
区划代码
130900000000
电话区号
0317
车牌号码
冀J,冀S
隶属
河北省
拼音
Cang Zhou
繁体
滄州市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沧州市。

地名含义:
沧州一名,始见于北魏熙平二年(517),据《魏书·地形志》载:“沧州,熙平二年,分瀛、冀二州置,治饶安城”。《广韵下平十一唐》载:“沧,亦州名。后魏所置,盖取沧海为名”。《北史·魏辽西公意烈传》载:“玄孙洪超,大乘贼乱之后,诏洪超绥慰冀部。还上言:‘冀土宽广,界去州六七百里,负海险远,宜分置一州,镇遏海曲。’朝议从之,后遂立沧州”。并“取沧海之义”为名。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沧州为兖州地,周为幽州地。春秋时期为燕、齐二国地。战国时期地属燕、齐、赵三国。秦时分属巨鹿、济北两郡。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置渤海郡(渤,《汉书》作勃)、浮阳县,郡治浮阳(今沧县东关)。北魏熙平二年(517),分瀛、冀二州之地,置沧州,治饶安(今盐山县境)。北周大象二年(580)置长芦县(今沧州市)。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改沧州为棣州,大业二年(606)将棣州复改沧州,大业三年(607)改沧州为渤海郡。唐武德元年(618)改渤海郡为沧州,武德六年(623年)徙州治胡苏(今东光境),贞观元年(627)移州治于清池。天宝元年(742),改沧州为景城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沧州。北宋时,沧州属河北东路河间府,以清池为治所。后,沧州为金朝辖地。元代,沧州属河间路,治清池。延佑元年(1314),徙州治于长芦(今沧州市驻地)。元至正十八年(1358),又移州治于清池。明代,沧州属河间府,洪武二年(136),徙州治于长芦。清雍正七年(1729),沧州升为直隶州,属直隶省管辖。雍正九年(1731),沧州降为散州,属天津府。民国二年(1913),沧州改为沧县,属直隶省渤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废道制,沧县属河北省。1937年9月日军侵占沧县城,建日伪政权。这时沧县广大农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政权,原沧县运河以西划为冀中行署八专署青沧交县,县人民政府驻钱海庄;运河以东划入山东省。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国民党政府接管沧州城。1947年6月15日,沧城解放,设沧市,辖城关、南关、西关3个区,属渤海行署一分区。1948年初沧市划归冀中行署八分区管辖。1949年沧市改为沧镇。沧镇、沧县同属沧县专区,沧县专区驻沧县。1953年11月6日,将沧镇划归沧县。1958年4月28日,撤消沧县专区,并入天津专区。9月5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沧州市,以原沧县所属沧镇的行政区域为沧州市的行政区域,属天津专区。12月20日,撤销沧州市,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沧县。12月22日,撤消天津专区,沧县划归天津市管辖。1961年5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设立沧州专区。7月9日,设沧州市,属沧州专区。1967年12月,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沧州市属沧州地区。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沧州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将沧州地区所辖的沧县划归沧州市。1986年4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沧州地区所辖的青县划归沧州市。1993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沧州地区,实行地、市合并。

行政区划

沧州市行政区划统计年份:2022
地名区划代码所辖地区
新华区
130902000000
运河区
130903000000
沧县
130921000000
青县
130922000000
东光县
130923000000
海兴县
130924000000
盐山县
130925000000
肃宁县
130926000000
南皮县
130927000000
吴桥县
130928000000
献县
130929000000
孟村县
130930000000
经济开发区
130971000000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0972000000
沧州渤海新区
130973000000
泊头市
130981000000
任丘市
130982000000
黄骅市
130983000000
河间市
130984000000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沧州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