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 地名
- 锡林郭勒盟
- 区划代码
- 1525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479
- 车牌号码
- 蒙H
- 隶属
- 内蒙古
- 拼音
- Xi Lin Guo Le
- 繁体
- 錫林郭勒盟
- 行政级别
- 盟 地级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锡林郭勒盟,以行政区域内流经的锡林郭勒而命名。
地名含义:
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系蒙古语,“锡林”意为“丘陵”,“郭勒”意为“河流”,“锡林郭勒”即“丘陵地带流过的河”。故得名。
历史沿革:
锡林郭勒盟,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察哈尔部原辖区划分为蓝、白、黄、红各分正镶二旗,称蒙古八旗。其中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均在本盟南部地区。并在宝昌一带增设了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明安牧群、以及商都牧群,隶属清朝直隶口北三厅。1761年,始设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和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清祟德、顺治、康熙年间,对锡林郭勒河一带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等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右翼两个旗,共10旗,均设扎萨克,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兰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清嘉庆年间迁盟址于贝子庙。民国时期,1912年将厅改设为县,1914年设置察哈尔特别行政区域,1928年将锡盟南部划归察哈尔省,1934年设察哈尔盟。1936年德穆楚克栋鲁普成立“蒙古军政府”,辖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1937年改为蒙古联盟自治政府。1939年成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5年成立内蒙古自治联合会,解散伪“蒙疆政府”。1946年废除了封建王公制度,成立察哈尔盟人民政府和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察盟辖5旗。1950年将多伦、宝昌、化德3县划归察盟。1956年撤销明太联合旗合并于正蓝旗,将正镶白联合旗更名为正镶白旗,合并太仆寺左旗和宝昌县,更名为太仆寺旗,商都镶黄联合旗更名为商都镶黄旗,后划归化德县,又划出定名为镶黄旗。1949年将锡盟原来的10旗编为5旗,即东部联合旗、中部联合旗、西部联合旗、苏尼特左旗和苏尼特右旗。1952年撤销中部联合旗,1956年改编为5旗。1958年,锡察盟合并,撤销察哈尔盟,改称锡林郭勒盟,辖9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太仆寺旗、商都镶黄旗、正镶白旗、正蓝旗),两县(多伦县、化德县)。1963年设立阿巴哈纳尔旗。1966年设立二连浩特市。1969年将锡盟所辖的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化德县划归乌兰察布盟。1980年将苏尼特右旗和二连浩特市划归锡盟。1983年撤销阿巴哈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