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地名
- 哈尔滨市
- 区划代码
- 2301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451
- 车牌号码
- 黑A
- 隶属
- 黑龙江省
- 拼音
- Ha Er Bin
- 繁体
- 哈爾濱市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副省级市 省会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1926年,成立哈尔滨特别市。1946年,设立哈尔滨市。
地名含义:
满语,“晒渔网的场子”之意。“哈尔滨”地名最早出现在清朝地方管理的档案中。据同治五年(1866)《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载:“窃因户(王尚德)自道光二年(1822)间江水涨发,冬网碍难捕打。当经报明衙门,殇令于罗金、报马、哈尔滨等处设立鱼圈,修造鱼船,着夏秋捕鱼上圈,备输贡鲜。”另据《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档案》记载,同治八年(1869),拉林协领永海呈称:“案查拉林原于罗金、报门、烟墩、哈尔滨沿江一带设立官网三处半,捕打贡鲜,应进鳇鱼、白鱼尾由来已久,已逾百年。”同时,该档案又记述,王尚德之子王连茹禀称“窃自高祖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搬居拉林、罗金承领官网,奉打贡鱼,并令按年交纳课税”。哈尔滨地名名称来历见于目前史料发掘的现状,可以确定为满语“晒网场”之称。
历史沿革:
1115年,完颜部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区域性政权——金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哈尔滨阿城白城)。元代之初,哈尔滨地区属辽阳行省开元路辖境。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后金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族名为满洲。1644年清军入关。此后,哈尔滨地区属吉林将军所辖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四家子(道外北十八道街)设哈尔滨关道。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立滨江厅,属滨江关道。1913年,改为滨江县。1919年,黑龙江省议会通过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马家船口一带开设商埠议案。1920年,设立松北市政局。1925年,将松北市政局改为松浦市政局。1926年,成立哈尔滨特别市,管辖埠头区、新市街。1945年,苏联红军和东北抗日联军解放哈尔滨,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1946年,设立哈尔滨市政府;11月,改为哈尔滨特别市政府,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1949年,改为哈尔滨市政府,属松江省。1953年,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人民政府代管)。1954年,松江省、黑龙江两省合并,隶属黑龙江省。1958年,将阿城、宾县、呼兰、肇东4县划归哈尔滨市。1960年,将五常、双城、巴彦、木兰、通河5县划归哈尔滨市,肇东县划归松花江专区。1965年,将所辖8县划归松花江地区。1983年,将呼兰、阿城2县划归哈尔滨市。1991年,将宾县、方正、依兰3县划入哈尔滨。1996年,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