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名查询及行政区划
- 地名
- 安徽省
- 区划代码
- 340000000000
- 省会
- 合肥市
- 简称
- 皖
- 地理区域
- 华东
- 分类
- 行政区划
- 拼音
- An Hui
- 行政级别
- 省 一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取安庆和徽州两府首字而得名。
地名含义:
清康熙六年(1667),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之名始此。
历史沿革:
商代,亳州曾为成汤之都。战国时,古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后期的首都。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淮北地区属砀郡、泗水郡,江淮之间属九江郡,皖南属鄣郡。两汉时期,安徽地属扬、豫、徐三州。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安徽境内曾发生多次战争;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安徽分属扬、徐、豫三州。宋时,徽商崛起,徽州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元朝,安徽地属河南、江浙两行省。明时,安徽由南京直接管辖;清朝安徽建省时,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等7个府及滁州、和州、广德等3个直隶州,疆域格局基本定型,安庆府作为临时省会的地位已经确立。民国初期,安徽省分为芜湖道、安庆道、淮泗道。抗日战争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安徽人民建立了淮北抗日根据地,淮南抗日根据地,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安徽分为皖北、皖南两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