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
- 地名
- 厦门市
- 区划代码
- 3502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592
- 车牌号码
- 闽D
- 隶属
- 福建省
- 拼音
- Xiamen
- 繁体
- 廈門市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副省级市 计划单列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厦门的由来,自古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四说:1.村名说:明万历《泉州府志》卷十一记载:“同安县寨十有四,西南曰厦门、曰欧舍、曰经山,二十二都;曰东渡、曰下尾、曰流礁,二十三都;曰井上、曰龙渊,二十四都,俱隶中左所。”卷首的同安县地图还标有“夏门所”。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五也明确记载:二十三都“其他为莲坂、毫灶、吴仓。厦门、中左所、石埔、埭头、吕厝等乡”。根据以上记载,“厦门”在明代以前是以嘉禾屿上西南海边的一个小村庄,而且是船只启泊、人们出入的门户。明代初年,在“厦门”统称全岛。2.筑城说:万厉《泉州府志》、道光《厦门志》均有记载:“厦门城在嘉禾屿,明洪武二十七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徙永宁卫中左千户所军守御”。这就是史家一贯沿用的通常说法,即周德兴筑了“厦门城”,才有今天的厦门,此说散见于诸多史料与书籍中。3.上下说:1980年,厦门市地名办公室编纂的《厦门市地名录》称:厦门处于九龙江出口部外侧,与内侧的海门相对而言,是位置在下的出海口,人们俗称“下门”,“厦门”似系“下门”的谐音雅化而来。4.门户说:乾隆《鹭江志》的作者、当年居住厦门岛上的乾隆乙酉举人薛起凤在“鹭江志总论”里说:“鹭岛者,泉南海岛也,以其为泉之门户,故曰门也”。又说“鹭岛四面环海,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门户”。道光《厦门志》的作者、福建兴泉永海防兵备道监司观察周凯在序文里说:“厦门处漳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十闽之保障,海疆之要区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厦门从“泉之门户”、“台澎之门户”、“东南之门户”上升为“祖国之门户”了(见《厦门经济特区》第38页)。
地名含义:
“华夏门户”“闽之门户”之义;“厦门处漳泉之交,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鹭岛四面环海,为漳泉之咽喉,台澎之门户”(清《厦门志》《鹭江志》)。
历史沿革:
“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设守御千户所,城厦门”,”厦门“之名正式载入史册。1912年4月同安县析置思明县,属泉州,同年设南路道,1914年6月南路道改厦门道。1935年4月思明县改厦门市,同年思明县析置省辖禾山特种区(1937年9月改甲种区)。1938年5月13日日本侵占。1939年7月1日成立伪特别市,1943年3月改伪直辖市。1945年10月恢复厦门市。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设立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