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

地名
泉州市
区划代码
350500000000
电话区号
0595
车牌号码
闽C
隶属
福建省
拼音
Quan Zhou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泉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为今福州所用。 隋·大业二年(606),复改泉州为闽州。 隋·大业三年(607):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全闽九县裁并为闽县、建安、南安、龙溪四县。南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三市地及长泰县。 (泉州继续着从属福州的历史)唐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泉州”这个名字第二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继续今福州所用。) 唐·武德五年(622),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 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古泉州第一次脱离福州管辖。 ) 唐贞观元年(627),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古泉州回归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唐·嗣圣元年(684),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 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古泉州继续隶属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唐圣历二年(699),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仍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古泉州继续隶属福州,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唐久视元年(700),又于今泉州市区置武荣州,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源四县。在北隅[今中山公园旧体育场一带,至明·洪武二年(1369)州衙一直在此]依云榭筑州衙,并建六曹都堂署及参军厅,衙前辟南大街为市。不久开始在治地建城,是为唐城。(古泉州第二次脱离福州管辖,福州继续使用“泉州”这个名称。 ) 唐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始。今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

地名含义:
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

历史沿革:
我国广大的土地和悠久的历史上,泉州不只一个,而有两个: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南方的这个福建泉州,也并不是一个开始就指现在的泉州市,而是现在的福州。 西汉之时,最初设置的泉州,其地在现今河北省通州附近。至隋朝开皇九年(589),在南方的福建首次出现了“泉州”之名,但这个“泉州”是在今天的福州,而不在闽南。“泉州”的名比福州还古老! 唐朝景云二年(711),把“泉州”(福州)改名为闽州,而以原来设在现在南安的武荣州命名为泉州。这样,“泉州”这个地名才从福州移到闽南。然而,州治是在今南安丰州镇,并不在现泉州。那时的泉州市附近乃一片荒芜,坟冢垒垒。一直到唐朝开元六年(718),经济发展,方把南安县分出东南之地,设立晋江县,把州治迁到现在的泉州市来。所以说,今泉州市是唐朝新建的城市。 “泉州”地名定在今泉州市以后,名称也非毫无变动,曾一度改为“清源郡”,又一度改为“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恢复“泉州”之名,从此沿称至今,永远固定。唐朝之所以把泉州之名从福州移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有泉山,都是符合山川形势的。至于泉州后来曾干脆改称“清源郡”,清源也成为泉。

行政区划

泉州市行政区划统计年份:2022
地名区划代码所辖地区
鲤城区
350502000000
丰泽区
350503000000
洛江区
350504000000
泉港区
350505000000
惠安县
350521000000
安溪县
350524000000
永春县
350525000000
德化县
350526000000
金门县
350527000000
石狮市
350581000000
晋江市
350582000000
南安市
350583000000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泉州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