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
- 地名
- 滨州市
- 区划代码
- 3716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543
- 车牌号码
- 鲁M
- 隶属
- 山东省
- 拼音
- Bin Zhou
- 繁体
- 濱州市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因濒临渤海而得名。《 太平寰宇记》载:“滨州治渤海县,以在渤海之滨为名。” 五代后周改渤海县为滨州,滨州之名首见。1992年3月,因惠民地区行署驻地滨州市,惠民地区改为滨州地区。2000年6月,滨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滨州市。
地名含义:
山东省辖地级市。取“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之意。
历史沿革:
滨州市境内夏朝时为青州、兖州地。商朝时为蒲姑国。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为齐国地。秦朝时分属齐郡和济北郡。西汉时由千乘、济南、平原三郡分治。东汉时分由乐安国、济南国和平原郡管辖。三国时属魏地。西晋时承魏。南北朝初期北为魏治,南为宋地,后统属北魏,分由冀、青、齐三州治,再后由东魏、北齐相承。隋朝时北属渤海郡,西南、东南分属齐郡和北海郡。唐朝时北属棣州、沧州,东南、西南分属青州、淄州。五代梁、唐、晋、汉时大部属棣州,后周显德三年(956)置滨州,境内分属棣州和滨州。宋朝时分属河北东路沧州及京东东路青州、淄州分治。金时分属河北东路沧州及山东东路滨州、棣州、淄州和益都府管辖。元朝时分属济南路、益都路、般阳路、河间路。明朝时分属济南府和青州府。清朝时分属武定府、青州府和济南府。中华民国初期属济南道。1925年10月分属武定道、济南道、淄青道。1928年废道制,境内各县直隶于山东省。1936年10月,境内大部分县属第五行政区,其余县直隶于省。1937年“七七事变”后,境内逐步形成国共两党和日伪统治三种建置并存的局面。1940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清河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境内分属清河区和冀鲁边区。1944年1月至1949年5月,属渤海区。1949年6月,分属渤海区的清河、垦利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建立惠民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境内各区县属惠民地区。1958年10月30日,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1961年1月,撤销淄博专区,复置惠民专区。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与惠民专署被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替代。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92年3月,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改设滨州市,县级滨州市改为滨城区。2001年、2009年、2010年,先后设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海经济开发区。2014年,沾化县改为沾化区。2018年,邹平撤县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