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

地名
潜江市
区划代码
429005000000
身份证号
429005...
电话区号
0728
车牌号码
鄂N
隶属
湖北省
拼音
Qian Jiang
繁体
潛江市
行政级别
直辖县 县级市 三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潜江因水得名。《宋史》记:乾德三年(965年),升白洑巡为潜江县,属荆湖北路江陵府。

地名含义:
因境内有汉江支流芦洑河连通长江,取《尔雅·释水》“汉出为潜”之意,故云潜江。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潜江属诸侯国中的楚国。公元前278年,白起率秦军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设郡建县,这里成为秦南郡竟陵县辖地。汉朝,设华容县,这里分属竟陵、华容县,直到南北朝。公元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废华容。554年,萧察被西魏立为梁帝(史称后梁或西梁),据有江陵周围地域。从此,这里属于江陵县,历隋、唐而至五代。857年,置征科巡院于白洑,五代高季兴据有荆南地,在白洑设安远镇。965年(宋乾德三年),升白洑巡院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今王场镇西),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1293年,县治迁至斗堤,即今园林街道城区。明初,潜江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1531年,升安陆州为承天府,潜江改属之。1646年,改承天府为安陆府。1664年,分湖广为湖北省、湖南省。潜江属湖北省安陆府。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次年,改府为县,以道为省县之间的行政机构,潜江属鄂北道(后改称襄阳道)。1925年废道,本县直辖于省。1932年,在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潜江属第七区。1936年改属第四区,直到1947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5月至1945年8月盘踞潜江部分地区,设有傀儡政权。潜江县政府被迫辗转于拖船埠、杨李家台、熊口等地;1943年春,撤离潜江,设办事处于公安县境,日军投降后还治。1943年春至1945年秋,为抗日根据地,是鄂豫边区襄河、襄南两行政公署及所辖荆潜、天潜沔、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襄河行政公署驻浩子口一带,襄南行政公署驻熊口孙家桥。荆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莫家岭,天潜沔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驻陶和岭,天京潜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夏家场。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全县为解放区。1949年7月,潜江县人民政府设于熊口,隶属于湖北省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8月,潜江县人民政府移驻城关(今园林街道)。1988年5月,潜江撤县建市,仍隶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由荆州地区行政公署辖治改为省直管市。

行政区划

潜江市行政区划统计年份:2022
地名区划代码所辖地区
园林街道
429005001000
杨市街道
429005002000
周矶街道
429005003000
广华寺街道
429005004000
泰丰街道
429005005000
高场街道
429005006000
泽口街道
429005007000
竹根滩镇
429005100000
渔洋镇
429005101000
王场镇
429005102000
高石碑镇
429005103000
熊口镇
429005104000
老新镇
429005105000
浩口镇
429005106000
积玉口镇
429005107000
张金镇
429005108000
龙湾镇
429005109000
周矶街道
429005450000
后湖街道
429005451000
熊口街道
429005452000
总口街道
429005453000
白鹭湖街道
429005454000
运粮湖街道
429005455000
浩口原种场
429005457000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潜江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