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

地名
邵阳市
区划代码
430500000000
电话区号
0739
车牌号码
湘E
隶属
湖南省
拼音
Shao Yang
繁体
邵陽市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相传西周初期名臣召公(又称召伯)南巡,渡邵水登岸甘棠布政,后这个地方成为召公的封地。西汉置昭陵县。西晋避司马昭讳,改郡、县名为邵陵,郡所辖昭县县改为邵阳县,邵阳之名始此,因县治位于邵水(原昭水)之北而得名。

地名含义:
城区位于邵水(原昭水)之北,故名。

历史沿革:
宝鼎元年(266)置昭陵郡,属荆州,郡县同治,治置今邵阳市区。此后,郡、州、府、路治所多设此。西晋避司马昭讳,改郡、县俱曰邵陵,并改郡所辖昭阳县为邵阳县(治今邵东县境),邵阳之名始此。南朝齐邵陵郡治迁都梁(今隆回县桃洪镇),梁还治邵陵。隋初省邵陵县入邵阳县,县治迁今市区,属潭州。大业三年(607)属长沙郡。唐属邵州或邵阳郡。五代晋天福(936 - 943)年间,改邵州为敏州,邵阳县为敏政县。后汉,复称邵州邵阳县。北宋崇宁五年(1106),属荆湖南路邵州。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升邵州为宝庆府。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设宝庆安抚司;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宝庆路总管府,属湖南道。明洪武元年(1368),复称宝庆府,属湖广布政司。清康熙三年(1664),宝庆府改隶湖南省布政使司长宝道。1913年,废府为宝庆县。1914~1922年,属湘江道。1928年,复名邵阳县。1938年,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10月,设临时政府邵阳地区督察专员公署,驻邵阳县城(简称邵阳专区)。1950年,析邵阳县置邵阳市,属邵阳专区,专署、县、市同城而治。1952年,邵阳县人民政府迁驻塘渡口,同年析置邵东县,并与新化县析置新邵县。1953年,邵阳市改省辖市,由邵阳专署代管。1958年,改邵阳专区辖市。1968年,改邵阳专区为邵阳地区。1977年,邵阳市再改为省辖市。1983年7月,娄底地区所辖邵东、新邵二县划入本市。1986年1月,撤销邵阳地区,所辖七县划入本市。1994年,武冈县撤县设市,由邵阳市代管。1997年8月,撤销东区、西区、郊区,调整设立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此时境域辖3区、7县、1自治县,代管1县级市。2019年,邵东县撤县设市,至今邵阳市境域辖3区、6县、1自治县,代管2县级市.

行政区划

邵阳市行政区划统计年份:2022
地名区划代码所辖地区
双清区
430502000000
大祥区
430503000000
北塔区
430511000000
新邵县
430522000000
邵阳县
430523000000
隆回县
430524000000
洞口县
430525000000
绥宁县
430527000000
新宁县
430528000000
城步县
430529000000
武冈市
430581000000
邵东市
430582000000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邵阳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