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
- 地名
- 汕头市
- 区划代码
- 4405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754
- 车牌号码
- 粤D
- 隶属
- 广东省
- 拼音
- Shan Tou
- 繁体
- 汕頭市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简介:
在广东省东南沿海,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揭阳市榕城区和揭东县,西至揭阳市的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面积2064.4平方千米,市区面积289.9平方千米,土地面积2179.95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535.649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25.43万人,大部分为汉族。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海安街道利安社区。辖6个市辖区、1个县,共37个街道、32个镇,591个村委会和503个居委会。汕头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厦漳泉三角区(即厦门、漳州、泉州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汕头境内大部分属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自明、清以来,汕头农业就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有“种田如绣花”的美誉,据不完全统计,仅五、六十年代,有两千多潮汕老农被派往全国各个省区支援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传统农业正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14年,汕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8.15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78.7亿元,增长4%。改革开放以后,汕头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形成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医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电子信息和音像材料8大支柱产业和17个产业集群。8大支柱产业有“中国工艺毛衫名城”、“中国玩具礼品城”、“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央视动画形象玩具产品指定生产基地”、“中华毛衫名镇”、“中国针织内衣名镇”、“中国家居服装名镇”、“中国针织名镇”、“中国内衣名镇”等国级称号。汕头是国家确定的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汕头市海岸长298千米,其中适宜建港的自然深水岸线有28千米,具备建设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5万吨级煤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资源。汕头文化源远流长,是著名侨乡和经济特区、海滨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汕头地方方言为潮州话。潮州话通行于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所在的潮汕一带地区,汕尾部分也有包括,可分为韩江小片汕头话和练江小片潮阳话两种口音。韩江小片汕头话是汕头地方方言的代表音,主要流行于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练江小片潮阳话主要流行于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汕头民间体育活动由来已久,传统体育活动有武术、龙舟、舞狮、英歌、拔河、登高、秋千、象棋等。开埠后,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体育项目陆续传入。有中国体育“世界冠军摇篮”的美誉,拥有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中国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以及省帆板、船艇、射击等训练基地。已成功举办了“国际业余拳击邀请赛”、“全国帆板锦标赛”等20多次全国性以上体育大赛。汕头民间信仰浓厚,多神崇拜,宗教与民间信仰交织特征明显;佛、道教交织信仰且历史悠久。汕头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汕头教育历史悠久,有汕头大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全市各类中等学校307所。汕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汕头八景景点在内的礐石风景区、澄海塔山风景区、莲花峰风景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陈慈黉故居、青云岩风景区、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公园等。汕头港是中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500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与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担负着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货物的运输。由深汕高速、汕汾高速、汕梅高速、广汕线(324国道)、汕揭线(206国道)、省道官汕线、潮汕线等组成公路交通网络,可通市内及外省市。电话区号:0754;邮政编码:515041。
地名来源:
195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汕头市。
地名含义:
“汕头”义为群鱼游水的样子,出自《诗经》“南有嘉鱼,丞然汕汕”。明时,在鮀浦海面浮现沙脊数条,因沙脊向海伸延,仿若群鱼游状,百姓在此设栅薄捕鱼,当地古称栅薄为汕,故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故称“沙汕头”。雍正年间简称汕头,故名。
历史沿革:
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60年1月1日正式开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汕头市政厅;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56年设置汕头专区,辖今潮阳区、潮安区、澄海区、饶平、南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梅县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区县。1965年7月19日,成立揭西县,属汕头专区管辖。1981年划市东一部分置经济特区。1983年7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将原汕头地区所属揭阳、揭西、惠来、普宁、潮阳、澄海、饶平、南澳县和潮州市8县1市并入汕头市,实行市辖县的体制(潮州市委托汕头市代管),汕头市为省直辖市(国务院于同年12月22日正式批准)。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分为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同年11月,潮汕行政区域调整,汕头市行政区域调整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揭西县划为揭阳市管辖。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撤销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