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贵港市

地名
贵港市
区划代码
450800000000
电话区号
0775
车牌号码
桂R
隶属
广西省
拼音
Gui Gang
繁体
貴港市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因县名及城市特点得名。

地名含义:
以贵县之“贵”及“港口城市”之意取名。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设桂林郡,治今桂平市蒙圩镇古城村。汉初属南越国辖地。汉元鼎六年(前111),改桂林郡为郁林郡,东部小部为苍梧郡地。东汉建安八年(203),属交州。三国吴黄武五年(226),改属广州。永安七年(264),析出桂林郡。东晋大兴元年(318),郁林郡析出部分辖地另置晋兴郡。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置桂平郡,治今桂平市西山大窝坪,属广州;天监六年(507),郁林、桂平2郡改属桂州。南朝陈永定二年(558)改属南定州。隋开皇九年(589),改属尹州(由南定州更名),废桂平郡入郁林郡和藤州永平郡。大业二年(606)改属郁州(由尹州更名)。大业三年(607),改属郁林郡(由郁州废改),并移治郁林县。唐武德四年(621)由郁林郡析置南尹州和林州。武德六年(623),林州更名绣州。贞观三年(629),置燕州。贞观七年(633),置浔州和龚州。贞观九年(635),南尹州更名贵州,因今城区北面平天山古称宜贵山而得名。贞观十二年(638),浔州废,属县改属龚州。麟德二年(665),贵州析出郁平、兴德、石南3县划归郁林州。永隆二年(681),置思唐州。长寿元年(692),复置浔州。开元二十四年(736),改思唐州为思唐羁縻州。天宝元年(742),贵州、浔州、龚州、绣州分别改为怀泽郡、浔江郡、临江郡、常林郡。乾元元年(758),怀泽郡、浔江郡、临江郡、常林郡复改为贵州、浔州、龚州、绣州。建中元年(780),思唐羁縻州复改为思唐州(正州)。唐末,今市境分为贵、浔、龚、绣及思唐5州。五代沿袭唐制,贵州、浔州、绣州属南汉,龚州、思唐州先属楚,后周时改属南汉。宋开宝四年(971),思唐州更名思明州。开宝五年(972),省浔州入贵州,思明州入龚州,绣州入容州。开宝六年(973),复置浔州,治桂平县,属广南西路。政和元年(1111),龚州废。政和三年(1113),复置龚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龚州废。宋末,今市境分属贵州和浔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浔州改为浔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浔州路改为浔州府,治桂平县。洪武二年(1369),降贵州为贵县。成化三年(1467),析浔州府置武靖州。万历四十八年(1620),武靖州废。明末,今市境为浔州府,辖贵、桂平、平南3县。民国二年(1913),属郁江道。民国三年(1914),改属苍梧道。民国十六年(1927),直隶广西省。民国十九年(1930),属苍梧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改属梧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设浔州行政监督区,治桂平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贵、桂平2县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平南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贵、桂平2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贵县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桂平、平南2县改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桂平、平南2县改属梧州专区,贵县改属郁林专区。1951年7月,桂平、平南2县改属容县专区,贵县改属南宁专区。1952年8月,贵县改属宾阳专区;同年又改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贵、桂平、平南3县改属玉林专区。1971年,贵、桂平、平南3县属玉林地区。1988年撤销贵县,设立县级贵港市,由玉林地区代管。1994年,撤销桂平县,设立县级桂平市,由玉林地区代管。1995年,设地级贵港市,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同时撤销县级贵港市,其辖地分为港北区和港南区;至此,地级贵港市辖港北区、港南区和平南县,代管桂平市。2003年,析港北区置覃塘区。至此,贵港市辖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和平南县,代管桂平市。

行政区划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贵港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