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来宾市

地名
来宾市
区划代码
451300000000
电话区号
0772
车牌号码
桂G
隶属
广西省
拼音
Lai Bin
繁体
來賓市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因驻原来宾县得名。

地名含义:
来宾县名最早见于唐《元和郡县志》,该书载:来宾“在都泥江北,来宾水东,故以为名”。民国《来宾县志》云:“当时来宾县谓在都泥江北,来宾水东,是必都泥江在县南,来宾水在县西,水自北来,南流入都泥江也。今武东村南近都泥江,西阻雷溪,雷与来音近,雷溪必即来宾水,唐时严州附郭来宾县治必在此。”来宾建县后,县治最先设在武东村(今城北街道古三社区磨东村)东偏一里多的地方,位置正好在来宾水(曾名“雷溪”,来、雷都是壮语小溪的译音汉字)之东,故来宾是因其地处来宾水以东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中留县,治今武宣县西南,属桂林郡,此为今市域有行政建制之始。汉初,属南越国辖地;元鼎六年(前111),属郁林郡辖地。三国吴凤凰三年(274)置桂林郡,治武安县(今象州县罗秀镇一带),属广州。两晋时期,桂林郡移治潭中县,今市域分属桂林、郁林、晋兴3郡。南北朝时期分属桂林、马平、象、领方、安成、晋兴、韶阳 7郡,其中韶阳郡为南朝梁置,治阳寿县(治所在今象州县象州镇)。隋初,韶阳郡撤销;开皇十二年(592)置象州,治桂林县(治所在今象州县妙皇乡);大业初,象州撤销,今市域分属始安、郁林 2 郡。唐武德四年(621),析始安郡复置象州,治武德县(今象州县西北);贞观(627 ~ 649)中,置芝州,治忻城县;乾封二年(667),析南昆州置严州,治来宾县(今兴宾区东南);开元元年(713)置羁縻归思州、羁縻纡州,州治分别为履博县(今忻城县大塘镇一带)和东区县(今忻城县思练镇一带);天宝元年(742),象、严、芝3州分别改为象郡、循德郡、忻城郡;乾元元年(758),象郡、循德郡、忻城郡分别复改为象州、严州、芝州;大历(766 ~ 779)中置羁縻思刚州,治今兴宾区迁江镇北,属邕州都督府。唐末,今市域为3州3羁縻州,即象州辖阳寿、武仙、武化3县,芝州辖忻城、富川、平西、乐光、乐艳、多云、思龙7县,严州辖来宾、循德、归化3县,羁縻纡州辖东区、吉陵、宾安、南山、都邦、纡质6县,羁縻归思州辖履博县以及羁縻思刚州。宋开宝七年(974),撤严州入来宾县,属象州;天禧四年(1020)废思刚州设迁江县,属宾州;庆历三年(1043)芝州和羁縻归思州、纡州合置忻城县,属宜州;熙宁七年(1074),撤武化县入来宾县;咸淳元年(1265)忻城县改属庆远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象州设安抚司,属湖广行中书省,忻城县改属庆远安抚司;至元十五年(1278),象州改为象州路;至元十六年(1279)忻城县改属庆远路;大德年间(1297 ~ 1307),象州路复改为象州,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元年(1368),忻城县属庆远府;洪武二年(1369),撤阳寿县入象州,属柳州府,忻城县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忻城县复属庆远府;洪武十年(1377),来宾县改属柳州府;宣德六年(1431),武仙县更名武宣县;弘治十年(1497),忻城县改为忻城土县。清雍正三年(1725),武宣县、迁江县、来宾县改属宾州直隶州;七年(1729)武宣县改属浔州府;十二年(1734),迁江县改属思恩府,来宾县改属柳州府。1912年,象州改称象县,属柳州府。1913年,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及忻城土县改属柳江道,武宣县改属郁江道。1914年,武宣县改属苍梧道。1927年,来宾县、象县、迁江县、武宣县及忻城土县直隶广西省。1928年,忻城土县改流置忻城县。1930年,来宾县、象县改属柳州民团区,迁江县改属宾阳民团区,忻城县改属宜山民团区,武宣县改属苍梧民团区。1932年,武宣县改属梧州民团区,迁江县改属南宁民团区,忻城县改属柳州民团区。1934年3月,来宾县、象县、忻城县改属柳州行政监督区,迁江县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武宣县改属梧州行政监督区;11月,来宾县改属南宁行政监督区,象县改属梧州行政监督区。1936年,武宣县、象县、来宾县、迁江县改属浔州行政监督区,忻城县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1940年,武宣县、象县、来宾县、迁江县改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忻城县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2年,设金秀设治局,来宾县、象县、迁江县、忻城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武宣县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7年,金秀设治局撤销。1948年,武宣县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来宾县、武宣县、象县改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来宾县、武宣县、象县属柳州专区,迁江县、忻城县属武鸣专区。1951年,忻城县改属宜山专区,迁江县改属南宁专区。1953年,迁江县并入来宾县,武宣县与象县合置石龙县(驻石龙镇),来宾县、石龙县均属宜山专区;同年4月23日设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1955年9月,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为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58年来宾县、石龙县、忻城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1960年5月30日,石龙县更名象州县。1962年3月,析象州县地复置武宣县,属柳州专区。1966年4月8日,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为金秀瑶族自治县。1971年来宾县、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1981年6月29日,析来宾县北泗公社置县级合山市,由柳州地区代管。2002年9月29日,设地级来宾市,同时撤销来宾县改置兴宾区。至此,来宾市管辖兴宾区、忻城县、象州县、武宣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合山市。

行政区划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来宾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