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县

地名
保亭县
区划代码
469029000000
身份证号
469029...
电话区号
0898
车牌号码
琼D
隶属
海南省
拼音
Bao Ting
繁体
保亭縣
全称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行政级别
直辖县 自治县 三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1987年经批准,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地名含义:
保亭,由黎语汉音近译而称,保(同宝、毛近音)意为“宗族”,亭(与丁、定近音)意为“依靠、聚居”。现七仙岭东侧仍有“毛定”原地名。因有些“毛定”宗族势力不断扩大,一部分人择优迁居现县城址,聚居地后成市集,官府译名“宝亭市”。后因繁体“宝”子笔画繁多,书写繁难,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官府在此地立一“奉府道禁牌”,刻“保”字同音借代,故“保亭”之名通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元、明、清时期保亭地域主要属万州、崖州和陵水县管辖。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在陵水县设立宝亭营(今保城镇)作为军事据点,对黎、苗族同胞进行统治。雍正八年(1730),改设宝亭巡检司,隶属万州。乾隆三年(1738),改属陵水县。1935年3月,广东省政府决定,划出原崖县(今三亚市)的首弓、不打、六罗、抱龙、同甲、水翁,陵水县的宝亭、六弓、七弓、乌牙、岭门团、白石团、水满、五指山、七指岭,万宁县的税司、南桥、西峒、北峒,乐会县的竹根、太平、加曹、合水,定安县的船埠、南引、加冬、母瑞山等区域,设立保亭县,县名来自宝亭营。隶属广东省琼崖绥靖公署。1948年4月,成立保亭县人民政府,驻在保城镇。1949年3月,隶属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政委员会。1952年7月,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12月,保亭县、陵水县、崖县、国营兴隆华侨农场及附近的农村合并,称榆林县(后改称崖县),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1959年11月,恢复保亭县行政建置,并将原保亭县所管辖的本号、南山等地分别划归陵水县、崖县管辖。保亭县政府驻在通什,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公署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两家合署办公)。1962年1月,保亭县政府迁回保城镇。同年2月,保亭县隶属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63年11月,红旗公社(即通什镇)划给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领导。1968年4月,成立保亭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1月,恢复成立县人民政府。1986年10月,将南圣、畅好、红山、毛道4个乡镇划给通什市管辖。1987年12月,成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隶属海南行政区。1988年4月,海南建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直隶海南省至今。

行政区划

保亭县直辖村级区划
地名区划代码城乡分类
新星社区
469029198001
镇中心区 (121)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保亭县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