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

地名
璧山区
区划代码
500120000000
身份证号
500120...
电话区号
023
车牌号码
渝A - 渝H
隶属
重庆市
拼音
Bi Shan Qu
繁体
璧山區
行政级别
市辖区 三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因“山出白石,明润如璧。”得名。2014年5月,设璧山区,沿用至今。

地名含义:
一说:《元和郡县志》记载:“县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二面稍平,土人号重壁山,因以名县。”因“重壁山”而得名“壁山”。二说:据《璧山县志》载:“昔人云:‘山出白石,明润如璧,故曰璧山’。”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颁发新县印,将“壁”字改“土”为“玉”,名璧山。

历史沿革:
县治由来已久,秦汉时曾于当地设县治事,期间立废不断。唐至德二年(757年)复置壁山县,乾宁二年(759年)分县南二乡始建永川县,大历六年(771年)因战乱撤,永川县撤废,地还归壁山,大历十一年(776年),复分二乡地置永川县。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隶属之,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属之。元初废宋朝路制改用行省制,重庆先设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升为重庆路,壁山先后属之,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县并入巴县。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属重庆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因县内人口稀少,壁山县并入永川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壁山县,属川东道重庆府,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巴县缙云山以西之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壁山。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颁发新县印,将“壁”字改“土”为“玉”,名璧山,民国后,璧山县仍属四川省川东道,1917年因北洋政府撤销道而直属四川省政府,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璧山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1946年经国民政府批准,四川省政府、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璧山合作设立乡村建设实验区,实验区署驻璧山,当年11月划璧山、巴县为实验范围,1948年以璧山县、巴县、永川县、江津县、江北县、合川县、荣昌县、綦江区、大足县、铜粱县、北碚管理局等11个县(局)为实验范围。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属川东区巴县专署,同年12月巴县专署迁璧山,改称璧山专署,辖璧山、江津、永川、大足、合川、荣昌、铜梁、潼南等8县。1951年4月璧山专署迁至江津,改称江津专署,璧山属之。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1981年又更名为永川地区,1983年4月永川地区并入四川省重庆市,1997年重庆成立中央直辖市,璧山先后属之。201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璧山县,改设为璧山区,属重庆市管辖。

行政区划

璧山区行政区划统计年份:2022
地名区划代码所辖地区
璧城街道
500120001000
璧泉街道
500120002000
青杠街道
500120003000
来凤街道
500120004000
丁家街道
500120005000
大路街道
500120006000
八塘镇
500120100000
七塘镇
500120101000
河边镇
500120102000
福禄镇
500120103000
大兴镇
500120104000
正兴镇
500120105000
广普镇
500120106000
三合镇
500120107000
健龙镇
500120108000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璧山区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