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名查询及行政区划
- 地名
- 四川省
- 区划代码
- 510000000000
- 省会
- 成都市
- 简称
- 川,蜀
- 地理区域
- 西南
- 分类
- 行政区划
- 拼音
- Si Chuan
- 行政级别
- 省 一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北宋咸平四年(1001),今境内分设益州、梓州、利州、夔州4路,总称四川路,四川之名自此始。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四川行省,是为四川置省之始。四川简称蜀。《华阳国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商周时期古蜀族人在今成都平原建立建立四川地区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古蜀国,故名。
地名含义:
商周时期,四川盆地东部和西部分别建巴、蜀2个奴隶制国家。巴都江州(今重庆),蜀都成都。战国时,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兼并巴蜀,置蜀郡和巴郡。汉初析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增置沈黎、越雋、犍为、汶山等郡;置益州刺史部以监察郡县,四川之称“益州”始此。东汉末置巴西、巴东、涪陵等郡,县已增至70多。三国时为“蜀汉”政权中心,在今四川地区辖15郡。西晋时,北部和东部边缘分属梁州7郡、秦州阴平郡、荆州建平郡。西晋末,今四川东部为“成汉”政权所据,增置汉原郡,分汉嘉郡置沈黎郡;新置安州。南北朝时,今境为南朝宋、齐、梁和北朝西魏、北周所有。唐以益州为剑南道,古梁州为山南道,后剑南道分西川道,东川道和山南西道,四川有“剑南三川”之称,是为“川”字来历。东南则属黔中道。凉山地区在中唐以后属南诏。西部山地民族聚居地区设有羁縻州县。五代为“前蜀”和“后蜀”所据,政区因循唐制少有改变。北宋乾德三年(965)于剑南东、西两道置西川路。开宝六年(973)改山南东、西2道置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981)并西川路、峡西路为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又分川峡路为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是为“四川”得名之始。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四川盆地东部和西部分别建巴、蜀2个奴隶制国家。巴都江州(今重庆),蜀都成都。战国时,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惠文王兼并巴蜀,置蜀郡和巴郡。汉初析蜀郡置广汉郡。武帝时增置沈黎、越雋、犍为、汶山等郡;置益州刺史部以监察郡县,四川之称“益州”始此。东汉末置巴西、巴东、涪陵等郡,县已增至70多。三国时为“蜀汉”政权中心,在今四川地区辖15郡。西晋时,北部和东部边缘分属梁州7郡、秦州阴平郡、荆州建平郡。西晋末,今四川东部为“成汉”政权所据,增置汉原郡,分汉嘉郡置沈黎郡;新置安州。南北朝时,今境为南朝宋、齐、梁和北朝西魏、北周所有。唐以益州为剑南道,古梁州为山南道,后剑南道分西川道,东川道和山南西道,四川有“剑南三川”之称,是为“川”字来历。东南则属黔中道。凉山地区在中唐以后属南诏。西部山地民族聚居地区设有羁縻州县。五代为“前蜀”和“后蜀”所据,政区因循唐制少有改变。北宋乾德三年(965)于剑南东、西两道置西川路。开宝六年(973)改山南东、西2道置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981)并西川路、峡西路为川峡路。咸平四年(1001)又分川峡路为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是为“四川”得名之始。 商蜀地(治今成都市)。战国时,秦国置巴蜀二郡。汉置益州刺史部。三国蜀汉以成都为都,置益州。西晋分属益州、梁州。东晋十六国属“成”国。南北朝历属宋、齐、梁、北周四国。随设蜀、巴、泸州、眉山、汶山、巴西等郡。唐改置益、渝、泸、嘉、茂、巴等州,分属剑南道、山南西道、山南东道、黔中道。五代十国为后蜀。宋并西川路和峽西路为川峽路,又分益州、梓州、利州、夔州4路,总称四川路。元中统三年(1262)建置四川行中书省,省会成都。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晚清实行省-道-府(直隶州、直隶厅)-县的四级政区制,划四川省为7道,辖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共13州、9属厅、123县及56宣慰司等。民国初,全省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七道,旋析边东、边西二道,置川边特别区;余改西川、东川、建昌、永宁、嘉陵5道,辖146县。1928年废道设成都、重庆2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入川,至1935年4月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在四川东北和陕西南部建置川陕省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置2道1市23县(含陕南县)1特别区,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1935年夏,川政统一,划全川为成都、重庆2市18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析西康和第十七、十八两行政督察区建置西康省。同年置自贡市为省辖市,改重庆市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1949年底,重庆市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成为西南地区的政治中心。1950年撤销四川省,分设川西、川东、川北、川南四个行署区和重庆市,包括西康省,共辖19专区、1自治区、3市、193县(市)、20区、4设治局。同年将康属地区建置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2年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四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分西昌专区建置凉山彝族自治区。1953年改茂县专区建置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4年改重庆直辖市为省辖市。1955年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改凉山彝族自治区为凉山彝族自治州。同年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所属各专、州、市、县并入四川省;11月改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为阿坝藏族自治州,改西康省藏族自治州为甘孜藏族自治州。1965年置渡口市。1978年撤销西昌地区,所辖8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余二县(米易、盐边)划归渡口市。1979增置金口河、华云、白沙三工农区(县级);11月,乐山县改市,绵阳县并入绵阳市。1981年7月,江津地区改称永川地区。1983年3月,撤销温江地区,辖县入成都市;撤销永川地区,辖县入重庆市。同年析成都市、绵阳地区部分县置德阳市;升泸州市为地级市,划宜宾三县属之。1985年撤销内江、乐山二地区,改置内江、乐山市为地级市,分辖原二地区各县;撤销绵阳地区、广元县、遂宁县,分置绵阳、广元、遂宁三个地级市,将原绵阳地区的5个县分别划入广元、遂宁二市。撤销华云工农区,设立华蓥市(县级)。1987年渡口市易名攀枝花市,改阿坝藏族自治州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1988年分涪陵地区置黔江地区。江油县改置江油市,广汉县改置广汉市,灌县改置都江堰市。1989年内江县改置东兴区,广元市置元坝、朝天区。1990年撤销成都市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分设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五区。峨眉县改置峨眉山市。1991年阆中县改市。1992年永川、江津、合川3县改市;万县地区改为地级万县市。绵阳市中区改设为涪城区、游仙区。1993年资阳县改市;析南充、达县地区,设广安地区,南充地区改为地级南充市;设巴中地区,巴中县改市;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改为万源市,达县地区改称达川地区;彭县改为彭州市。1994年简阳、南川、邛崃3县改市,崇庆县改为崇州市。1995年什邡县改市;涪陵地区改为地级涪陵市。1996年析德阳市中区分设旌阳区、罗江县;宜宾地区改为地级宜宾市,原县级宜宾市改为翠屏区;绵竹县改市。1997年析重庆、万县、涪陵3市和黔江地区设中央直辖的重庆市,析乐山市设置眉山地区,析蓬溪县设大英县,南坪县改称九寨沟县。1998年析内江市设置资阳地区,广安地区改为地级广安市。1999年达川地区改为地级达州市;原县级达川市改为通川区。2000年巴中、雅安、眉山、资阳4地区分别改为地级市;原县级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原县级雅安市改为雨城区,原县级眉山市改为东坡区,原县级资阳市改为雁江区。2001年,新都县改为成都市新都区。2002年,温江县改为成都市温江区。2003年,北川县改置北川羌族自治县;撤销遂宁市市中区分置船山区和安居区。2007年,改广元市市中区为利州区。2011年,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2012年设立雅安市名山区。2013年,析巴州区设巴中市恩阳区;析广安区设广安市前锋区;广元市元坝区易名广元市昭化区;撤销达县设立达州市达川区。2014年,撤销彭山县设立眉山市彭山区。2015年,撤销康定县设立康定市;撤销马尔康县设立马尔康市;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2016年,撤销安县设立绵阳市安州区;将资阳市代管的县级简阳市改由成都代管;撤销郫县设立成都市郫都区。2017年,撤销隆昌县设立隆昌市;撤销罗江县设立德阳市罗江区。2018年,撤销宜宾县设立宜宾市叙州区,以原宜宾县(不含孔滩镇、王场镇、白花镇、永兴镇、双谊镇)和翠屏区南岸街道、赵场街道、南广镇行政区域为叙州区的行政区域,将原宜宾县的孔滩镇、王场镇、白花镇、永兴镇、双谊镇划归宜宾市翠屏区管辖。2019年,撤销射洪县设立射洪市。
行政区划
地名 | 区划代码 | 所辖地区 |
---|---|---|
成都市 | 510100000000 | |
自贡市 | 510300000000 | |
攀枝花市 | 510400000000 | |
泸州市 | 510500000000 | |
德阳市 | 510600000000 | |
绵阳市 | 510700000000 | |
广元市 | 510800000000 | |
遂宁市 | 510900000000 | |
内江市 | 511000000000 | |
乐山市 | 511100000000 | |
南充市 | 511300000000 | |
眉山市 | 511400000000 | |
宜宾市 | 511500000000 | |
广安市 | 511600000000 | |
达州市 | 511700000000 | |
雅安市 | 511800000000 | |
巴中市 | 511900000000 | |
资阳市 | 512000000000 | |
阿坝州 | 513200000000 | |
甘孜州 | 513300000000 | |
凉山州 | 5134000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