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
- 地名
- 攀枝花市
- 区划代码
- 5104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812
- 车牌号码
- 川D
- 隶属
- 四川省
- 拼音
- Pan Zhi Hua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攀枝花这个地名起源于一颗古老的攀枝花树,据说在今东区银江镇附近有一颗特别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攀枝花树。1936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刘之祥等在该地区一带勘测矿藏,发现了较大的矿脉,并于1937年发表《宁属七县地质矿产》一文中称“攀枝花发现磁铁矿”,首次向外使用了“攀枝花”这个地名。1965年2月,党中央、 国务院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因保密需要,1965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更名为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地名含义:
攀枝花市,由渡口市更名而来。以境内攀枝花树得名。
历史沿革: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即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将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1973年2月,撤销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组建东区、西区和郊区。1974年10月,将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1978年7月,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原属西昌专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1981年8月7日,郊区更名为仁和区。1987年1月23日,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