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
- 地名
- 广元市
- 区划代码
- 5108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839
- 车牌号码
- 川H
- 隶属
- 四川省
- 拼音
- Guang Yuan
- 繁体
- 廣元市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广元路。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广元县。1985年,设广元市。以寓意命名。
地名含义:
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世祖忽必烈因利州在巴蜀秦陇地带的显著战略地位,取“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故名广元路。广元之名始此。
历史沿革:
夏时为《禹贡》梁州之域。相传称为胤国。周为苴侯国地。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置葭萌县,属蜀郡。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改葭萌县为汉寿县,属益州梓潼郡。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汉寿县为晋寿县。东晋太元十五年(390),置晋寿郡,撤晋寿县,分北境置兴安县,南境置益昌县,属梁州。南朝齐永泰元年(498),改晋寿郡为西晋寿郡,分北境置东晋寿郡治兴安县。北魏正始五年(505),置西益州治兴安县。南梁大同二年(536),改西益州为黎州。西魏大统六年(540),复改黎州为西益州。西魏元钦三年(554)废西晋寿郡;改西益州为利州置总管府。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兴安县为绵谷县,大业三年(607),罢利州总管府、利州,置义城郡。唐武德元年(618),改义城郡为利州,二年,复置利州总管府,八年,改利州总管府为利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置山南道,六年,罢都督府,仍置利州,属山南道。天宝元年(742),改利州为益昌郡,乾元元年(758),改益昌郡为利州,乾宁四年(897),置昭武军节度。北宋初置利州都督府益川郡、昭武军节度,景祐四年(1037),改昭武军节度为宁武军节度,属利州路。蒙古宪宗三年(1253),置利州都元帅府。元至元三年(1266),行陕西四川中书省自京兆移治利州。至元十四年(1277),罢都元帅府,置广元路及总管府。明洪武四年(1371),改广元路为广元府;九年(1376),降广元府为广元州,撤绵谷县,所属区域直属于州;二十二年(1389),降广元州为广元县,属保宁府。1914年,属嘉陵道。1935年,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1945年,分东境置旺苍县。1950年,置剑阁专区,驻广元。1952年12月,改剑阁专区为广元专区。1953年3月,撤销广元专区,属绵阳专区。1959年,撤昭化县并入。1985年,撤销广元县,建地级广元市,改广元县为广元市市中区;将原属绵阳地区的青川、旺苍、剑阁3县划归广元市。同年9月,原南充专区的苍溪县划归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