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州
- 地名
- 阿坝州
- 区划代码
- 5132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837
- 车牌号码
- 川U
- 隶属
- 四川省
- 拼音
- A Ba Zhou
- 繁体
- 阿壩州
- 全称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行政级别
- 自治州 地级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藏语音译命名。
地名含义:
唐太宗贞观年间,吐蕃王松赞干布以武力进攻松潘向唐求婚,占领松州以西地区后,从土蕃腹地阿里一带迁民至本地并居住下来繁衍生息。他们自称“阿里娃”。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娃”的简称“阿娃”(喻指阿里人开发的地区)被作为本地地名使用,汉译即为“阿坝”。因为民族以藏族为主,又是全国羌族最为集中地区,建立自治州,故名。
历史沿革: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16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儿盖、巴西等10次政治局会议(含扩大会议、常委会议、非正式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13个县被四川省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县。1950年1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