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
- 地名
- 凉山州
- 区划代码
- 5134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834
- 车牌号码
- 川W
- 隶属
- 四川省
- 拼音
- Liang Shan Zhou
- 繁体
- 涼山州
- 全称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行政级别
- 自治州 地级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1955年设凉山彝族自治州。以自然地理特征和气候命名。
地名含义:
据《明一统志》描述,凉山因“群峰嵯峨,四时多寒”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云南一带称凉山地区为“巴布凉山”,“布” 指代古时居住在此地的“濮人”(彝族人称他们“濮苏乌吾”)。另外,彝人自称凉山地区为“斯普古火”,意思是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在筹建凉山彝族自治区时,广泛征求群众,特别是彝族同胞意见,确定官方名称为“凉山”,1955年4月,凉山彝族自治区第二届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决议,成为各族儿女行使民主权利,为家乡命名的一段佳话。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部族。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建越嶲郡,以后蜀汉、唐初、元代历次省改,也多由彝族首领直接管辖,为凉山设土司制之始。明改建昌卫,清改为宁远府,治所均在西昌。1939年1月划入西康省。1950年12月建西昌专区。1952年4月析西昌专区置凉山彝族自治区,因境内有大凉山故名,首府驻昭觉县。1955年4月更名凉山彝族自治州,并入四川省,辖昭觉、布拖、金阳、美姑、喜德、普雄等7县。1956年1月置甘洛县,雷波、马边、峨边3县由乐山专区划属。越西县由西昌专区划属。1978年10月撤销西昌地区,除米易、盐边2县划属渡口市外,其余各县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改盐源彝族自治县名盐源县,自治州首府由昭觉迁西昌。2021年1月民政部批复同意会理撤县设市,全州现辖西昌市、会理市、德昌、会东、宁南、普格、布拖、昭觉、金阳、雷波、美姑、甘洛、越西、喜德、冕宁、盐源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17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