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
- 地名
- 黔西南州
- 区划代码
- 5223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859
- 车牌号码
- 贵E
- 隶属
- 贵州省
- 拼音
- Qian Xi Nan Zhou
- 全称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行政级别
- 自治州 地级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该地名来源于省名简称和地理位置以及其行政等级。
地名含义:
贵州省西南部的州。
历史沿革:
据史志记载,现在的黔西南州殷商时期为荆州西南夷,称为“鬼方”。周朝属越地,春秋时期属牂牁国。战国时期属夜郎国,今兴义市属靡莫国,直至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靡莫国亡。秦朝设立郡县制,归象郡领属,秦末又属夜郎国。西汉时期,分别属于牂牁郡和夜郎国所辖。现册亨、望谟的一部分及普安、晴隆、兴义、兴仁属牂牁郡,安龙、贞丰、册亨及望谟的一部分属于夜郎国。东汉时期,取消同亭郡,恢复牂牁郡,隶属益州。三国时期,分别属牂牁郡和兴古郡。今晴隆、普安、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望谟属于牂牁郡,兴义属兴古郡。两晋(西晋、东晋)时期,分别属于夜郎郡和西平郡,隶属宁州。现今贞丰、册亨、望谟属夜郎郡,晴隆、普安、兴仁、兴义、安龙属西平郡。南北朝时期,属于爨(cuan)蛮,又称“乌蛮”。隋时,属于东爨。唐朝初期,分别属于黔中道、剑南道及牂牁国。唐朝中、晚期,属于矢部及罗殿国。五代时期,仍沿袭旧制,今晴隆、普安、兴仁、兴义、安龙属于矢部,贞丰、册亨、望谟属罗甸国。宋朝初期,无变更,中、晚期属自杞(qi)国及罗甸国。元代,分别属云南省曲靖宣慰司的普定路,普安路和湖广行省八幡顺源宣慰司的泗城州。今望谟、册亨、及贞丰西北部属普定路,普安、晴隆、兴仁、兴义及安龙北部属普安路,望谟一部分、册亨南部、贞丰东南部及安龙南部属泗城州。明代,分别属贵州安顺军民府的普安卫、安南卫和广西布政司的泗城州安隆长官司。今兴义、普安、兴仁、安龙一部分属普安卫,晴隆、普安和兴仁一部分为安南卫,贞丰、望谟、册亨、安龙南境归泗城州安隆长官司。明朝末年,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隆,改安隆所为安龙府,属云南行省。清代,属贵州行省,先后设有南笼厅、南笼府、兴义府、永丰州、普安州、普安县、安南县、兴义县。嘉庆二年(1797),改南笼府为兴义府,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未变更,府址设在今安龙县城,辖贞丰州(今贞丰县及望谟一部分)、册亨州同(今册亨县),普安县(今普安)、新城县(今兴仁)、安南县(今晴隆)、兴义县(今兴义)和捧鲊巡检(今兴义捧鲊镇)。1914年,撤销兴义府,设贵西道,驻今安龙。1920年撤销贵西道,各县直属贵州省。1935年,贵州分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西南州属第3行政督察区,驻兴仁县城。辖兴仁、兴义、盘县、安龙、贞丰、安南(今晴隆)、普安、册亨8县,称为“盘江八属”。1936年3月、1937年11月、民国32年(1943年)6月,贵州省三次变更行政督察区,均属第三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未变动。1949年12月,“盘江八属”和平解放,1950年初设立贵州省兴仁专署,辖兴仁、兴义、普安、盘县、晴隆、关岭、安龙、贞丰、册亨、望谟10县,专署驻兴仁城。1952年12月4日,经政务院批准,改兴仁专署为兴义专区,专署移驻兴义县城。1956年4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专区所辖的安龙、册亨、望谟、贞丰4县划归黔南州。1956年7月18日,撤销兴义专署,将所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关岭、晴隆6县划归安顺专区。1965年8月17日,恢复兴义专署,辖兴义、兴仁、盘县、普安、晴隆、安龙、贞丰、册亨、望谟9县,专署驻兴义县城。1965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贞丰、望谟、安龙县,分别成立贞丰、望谟、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撤销册亨县,成立册亨布依族自治县。1970年,兴义专区改名为兴义地区。1971年1月1日,经中央批准,盘县划归六盘水特区。1978年将兴义专署改称行政公署。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兴义行政公署,设立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原行政区划未变。同时撤销贞丰、望谟、安龙、册亨4个自治县,设立安龙、贞丰、册亨、望谟4县。1982年5月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州府驻兴义县城(现在的兴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