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地名查询及行政区划

地名
陕西省
区划代码
610000000000
省会
西安市
简称
陕,秦
地理区域
西北
分类
行政区划
拼音
Shan Xi
繁体
陜西省
行政级别
一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成王时周公、召公以陕陌(今河南省陕州区西南)分治,召公所辖陕陌以西地称陕西,陕西名始此。

地名含义:
成王时周公、召公以陕陌(今河南省陕州区西南)分治,召公所辖陕陌以西地称陕西,陕西名始此。

历史沿革:
成王时周公、召公以陕陌(今河南省陕州区西南)分治,召公所辖陕陌以西地称陕西,陕西名始此。春秋战国时关中大部为秦国地,公元前677年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以陕西地统一中国,都咸阳,故陕西又简称秦,设内史、上郡、汉中郡。项羽入关,分关中为雍、塞2国,改上郡为翟国,合称“三秦”。西汉都长安(今西安城区西北),于关中置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陕北置上郡、西河郡。陕南置汉中郡。西晋置雍、梁、司3州。十六国前赵、前秦、后秦均都长安,大夏国都统万城(今靖边县红墩界镇白城子)。南朝与北朝大体以秦岭为界,陕南及商洛南部为南朝地,曾置梁、南秦2州。北魏初置雍州,后析置洛、岐、华、夏、北雍、东雍、东秦、南岐、东夏、北华等州,正始初克汉中后又析置梁、东益、东梁等州,共14州。西魏都长安,陕境置21州。北周都长安,陕境置23州。隋都大兴城(今西安),置京兆、冯翊、扶风、上洛、上郡、延安、朔方、雕阴、盐川、西城、汉川、顺政、河池13郡。唐都长安(今西安),先后设关内、山南、京畿、山南西、山南东5道,京兆、凤翔、兴元3府,华、同、商、陇、邠、鄜、坊、丹、延、绥、银、夏、麟、胜、洋、凤、兴、金等18州。北宋至道三年(997)于长安置陕西路。熙宁五年(1072)更陕西路为永兴军路,并析置秦凤、利州2路。金在陕北、关中设鄜延、京兆府、凤翔3路。南宋在陕南置利州东、西2路。蒙古中统三年(1262)于长安设陕西四川行中书省,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省名由此肇始,地跨今陕、甘、川、青、宁和内蒙古6省区。元至元十八年(1281)析出甘州路等地另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二十三年又析出成都、广元、顺政、重庆等地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其余兰州以东的今陕、甘、宁及内蒙古南部地更名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仍简称陕西行省或陕西省,所辖奉元、延安、兴元3路及凤翔府、邠州、陇州等在今境。明洪武九年(1376)于长安置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辖境比元代又有扩大,所辖西安、凤翔、汉中、延安4府及榆林卫在今境。清康熙六年(1667)析西境设巩昌承宣布政使司(次年改为甘肃承宣布政使司),今境单独设省,置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治西安府。辖西乾鄜、潼商、凤邠、延榆绥和陕安5道,设有西安、同州、凤翔、榆林、延安、汉中、兴安7府、5直隶州、8厅和5散州。1912年设陕西省。1935年11月于瓦窑堡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辖陕北、陕甘2省和关中、神府2特区。1936年8月增设陕甘宁省。1937年9月在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1949年5月陕甘宁边区驻地迁西安。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日在西安设立西北军政委员会,同时撤销陕甘宁边区。3月27日两郧专区划归湖北省后成今境。

行政区划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陕西省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