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名查询及行政区划
- 地名
- 甘肃省
- 区划代码
- 620000000000
- 省会
- 兰州市
- 简称
- 甘,陇
- 地理区域
- 西北
- 分类
- 行政区划
- 拼音
- Gan Su
- 繁体
- 甘肅省
- 行政级别
- 省 一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西夏统治河西时设甘肃军司,是为“甘肃”名之始,取“甘州”和“肃州”二地的首字而得名。
地名含义:
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取“甘州”(今张掖)和“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得名。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陇。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方国部落。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周庄王九年(前688),秦国在已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冀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后,甘肃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元鼎三年(前114),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始元六年(前81),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置10个郡。东汉时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西晋时期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隋统一后,裁并郡县,省内共设16郡,76县。唐代改郡为道,省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元代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明代改省设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清代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迁至兰州市。光绪十年(1884),分出新疆。1912年,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1949年,成立甘肃行政公署。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1965年,共有12个专区(自治州、市)、81个县,32个区公所、1559个人民公社,88个街道办事处。1969年7月,将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分别划归甘肃省酒泉地区、武威地区管辖。1979年7月,将甘肃省酒泉地区额济纳旗、武威地区阿拉善右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5年,辖14个市(州),其中有2个民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辖86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