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
- 地名
- 天水市
- 区划代码
- 620500000000
- 电话区号
- 0938
- 车牌号码
- 甘E
- 隶属
- 甘肃省
- 拼音
- Tian Shui
- 行政级别
-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
地名含义:
据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加上干旱,上邽城民不聊生。一天夜里,忽然狂风呼啸,雷电交加,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形成一湖,名曰“天水湖”。此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给上邽北城的湖旁新设的这个郡,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历史沿革:
西周为西戎嬴姓族居地。春秋初属秦国。战国为秦陇西郡。西汉中期析陇西郡置天水郡,属凉州刺史部。天水一名,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郡前有湖水,冬夏无增减,取天水名,由此湖也”。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为汉阳郡,移治冀县。三国为魏雍州天水、广魏、南安郡地,广魏郡治临渭县;西晋改广魏郡为略阳郡,俱属秦州(治冀县)。北魏秦州、天水郡移治上县,略阳郡移治陇城县。西魏为秦州天水郡,北秦州清水、安阳郡,渭州陇西郡地;北秦州、安阳郡治安阳县,清水郡治清水县。北周改北秦州为交州。隋开皇三年(583)罢郡,改交州为纪州,改治长川县。秦州治上县。大业三年(607)改秦州为天水郡、渭州为陇西郡,罢纪州。唐武德二年(619)改郡为州,为秦州、渭州地。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为天水、陇西郡地,属陇右道。安史之乱后为吐蕃占据。北宋为秦州、巩州地,属秦凤路,秦州治成纪县。金为凤翔路秦州、临洮路巩州地。元为陕西行省秦州、巩昌路。明为陕西省巩昌府。清为甘肃省秦州、巩昌府地。1913为陇南道,后为渭川道,治天水县。1927年废道。1936年置第四行政督察区,治天水县。1949年改为天水专区,专员公署驻天水县,辖天水、秦安、清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等8县。1950年以天水县城关区设天水市;将岷县专区陇西、漳县和平凉专区庄浪并入。天水专署改驻天水市。1953年升天水市为省辖市,由天水专区代管;以清水、秦安、庄浪及陕西省陇县各一部分地设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张家川回族自治区为自治县。1956年将陇西、通渭县划归定西专区,庄浪县划归平凉专区,将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成县并入天水专区。1958年撤销天水县,并入天水市;将武都专区所辖武都、宕昌、康县、文县、岷县并入天水专区;后又将岷县划归定西专区。1961年将武都县、文县划归武都专区。1963年临洮专区漳县划入天水专区。1969年改天水专区为天水地区。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升天水市为省辖市,原天水市改秦城区、天水县改北道区;将两当、西和、礼县、徽县划归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