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州

地名
海南州
区划代码
632500000000
电话区号
0974
车牌号码
青E
隶属
青海省
拼音
Hai Nan Zhou
全称
海南藏族自治州
行政级别
自治州 地级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

地名含义:
因地处青海湖之南而得名。

历史沿革:
秦以前为古羌人居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此地开始归护羌校尉领护。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今贵德、贵南县地区为河关县地,隶金城郡,其余地区为羌人所据。羌人大首领接受汉朝封号,受汉“护羌校尉”节制。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设西海郡,其辖地包括今共和、兴海两县的大部分地区。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恢复河关县,改隶陇西郡。(《后汉书·郡国志》)东汉末及三国时,州境复为羌地,在史书所称的“大、小榆谷”范围内。西晋末、东晋初,州境陆续成为吐谷浑属地。后凉、南凉、北凉时,州东南部为浇河郡所辖,其余仍为吐谷浑地。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原浇河郡地入北魏版图。后来又失于吐谷浑。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在今贵德设廓州,辖洮河、达化2郡,2郡下辖洮河、广威等5县,今贵德、贵南等县地区即为其中洮河郡所辖,州境其余地区仍为吐谷浑地。隋开皇三年(583年),设达化县,海南州东南部归廓州河津县辖。大业五年(609年)隋在吐谷浑故地设置郡县,州南部地区为河源郡赤水县、远化县辖区。唐武德二年(619年),州东南部地区归廓州达化县辖,其余仍为吐谷浑地。龙朔三年(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国,州大部遂成为吐蕃国辖区。广德元年(763年)廓州也陷入吐蕃。北宋初,海南州地区为唃厮啰政权势力范围。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今海南州东南部为积石军辖区。北宋亡后,金将积石军更名积石州(治所移至今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隶临洮路。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积石州被金划赠西夏。次年,西夏将积石州更名为祈安城。州东南部为祈安城辖区。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改祈安城为贵德州,今贵德县、贵南县和共和县东部一带为贵德州辖地,其余是必里万户府辖区,均隶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明洪武八年(1375年),明改贵德州为归德守御千户所,直隶于西安行都指挥使司(后改隶河州卫)。州东南部为归德守御千户所地,其余地区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区。清初,海南州大部为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顾实汗辖区。清雍正三年(1725年),青海蒙古各部被编为29旗,海南地区占11旗,隶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公署。乾隆乾隆二十六年(1761)改“归德”为“贵德”,五十六年(1791年)置贵德厅,州境东南部为贵德厅辖区,隶甘肃省西宁府。1913年改贵德厅为贵德县。1929年青海建省,州境统归青海省管辖。同年设共和县。1935年5月,从贵德县析置同德县。1939年设大河坝设治局(1943年改为兴海县),均直隶青海省。1949年9月今海南地区解放后,贵德、共和、兴海、同德4县人民政府相继建立。1952年 7月,由贵德县析置尖扎藏族自治区(次年改为尖扎县)。1953年7月,由贵德、同德两县析置贵南县。同年12月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成立专区一级的海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28日,改称海南藏族自治州。1979年3月成立龙羊峡办事处,为自治州政府派出的县级机构(1988年改称龙羊峡行政委员会)。至此,全州辖5县、1个行政委员会。2002年,撤销龙羊峡行委。

行政区划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海南州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