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

地名
固原市
区划代码
640400000000
电话区号
0954
车牌号码
宁D
隶属
宁夏
拼音
Gu Yuan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固原市古称大原、高平、萧关、原州。 南北朝时,固原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属地,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镇,正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镇置原州。 “原”即“塬”,“塬”是黄土高原的一种地貌名词,指高出山谷的一片平地。唐末,固原陷于吐蕃后,唐政府将原州治所先后侨治于甘肃的平凉、镇原,因此,固原这一带被人称作故原州,即过去的、原来的原州。明朝,置固原州和固原卫,明正统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检司,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故称固原,固原地名由此而来,成化五年(1469年)为固原卫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固原州治,又为固原镇治。也有史书记载,“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

地名含义:
固原依“故原州”“故而转固”而得名,亦有巩固原州、原州“固若金汤”之意。

历史沿革:
"元朝,设有开成路、开成州、广安州。明朝,置固原州和固原卫,明正统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检司,以“故原州”之名,“讳故而改固”得名。成化五年(1469年)为固原卫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为固原州治,又为固原镇治。固原名称的由来,应该始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一说是固原唐末陷于吐蕃后,先后侨治于甘肃的平凉、镇原,固原这个地方就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清朝,置甘肃省,固原州划属甘肃省。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为直隶州,领海城(今海原)、平远(今同心)二县及硝河州判、打拉县丞。中华民国2年(1913年),废固原直隶州,改置为固原县,属甘肃省泾源道,后又改属甘肃省平凉专区。中华民国25年(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自陕北西征进入固原县境,在以庙儿掌为中心的地带,成立了固北县苏维埃政府。中华民国27年(1938年)04月,固北县撤销。中华民国28年(1939年)01月,海固事变(固海回民三次起义)被国民党残酷镇压。中华民国31年(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在甘肃省在固原、海原、隆德、静宁、会宁五县边界地区设置西吉县,划固原的硝河、张易等乡村归西吉县。中华民国38年(1949年)08月,固原解放。1949年10月,固原县、隆德县、海原县、泾源县(原化平县)属甘肃平凉专区、西吉县属定西专区。1953年11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州首府为固原县,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1955年11月,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专区。1958年11月,甘肃省泾源县划归宁夏,归属固原专区。1970年07月,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行政公署,行署驻固原县,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1983年10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彭阳县的批复》(国务院(83)国函149号)精神,从固原县析出王洼、彭阳区所辖冯庄、王洼、罗洼、小岔、孟塬、草庙、交岔、石岔、古城、新集、沟口、彭阳、城阳、红河、川口15个人民公社成立彭阳县。 2000年01月,固原地区固原县大战场乡移交吴忠市中宁县属地管理。2001年0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夏区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2002年07月,撤地设市,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固原县改称原州区,辖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2003年03月,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西吉隆德彭阳海原四县乡镇区划的批复》(宁政函[2003]34号),实施了“撤乡并镇”工作,全市共减少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31个。2004年02月,海原县整建制划入新成立的中卫市管辖。2008年02月,划固原北部黑城镇、七营镇、甘城乡及炭山乡部分归海原县。2015年01月,实施“一核五极,组团发展”的空间策略,以固原市原州区为核心,以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为四个发展极,整合三营镇、海兴开发区,形成新的发展组团,构成第五发展极。"""

行政区划

详细介绍

固原市 附近或相邻的同级地区:
相关标签固原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