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市

地名
克拉玛依市
区划代码
650200000000
电话区号
0990
车牌号码
新J
隶属
新疆
拼音
Ke La Ma Yi
繁体
克拉瑪依市
行政级别
地级市 二级行政区

基本信息

地名来源:
因黑油山得名。原名青石峡。1906年,刊行的《旧新疆舆图》中的《塔城厅图》有记载,在今克拉玛依市中心区位置标明为青石峡。1907年,《塔城直隶厅乡土志》称青石峡。1909年,刊行的《新疆山脉图志》、《新疆全省舆地图》和1911年刊行的《新疆图志》均称青石峡。1951年黑油山石油地质勘查后,根据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音译“克拉玛依”“喀热玛依”或“喀拉玛依”。1956年,自治区主席赛福鼎·艾则孜建议将“黑油山”油田按维吾尔与音译改为“克拉玛依”油田。1956年,新华社发布消息,宣布“克拉玛依地区是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引起巨大轰动,此后,“克拉玛依”即作为地名被沿用至今。

地名含义:
维吾尔语 ,意为黑油。

历史沿革:
汉初为西迁大月氏控制;汉元光五年(前130年)为乌孙牧地,属匈奴;汉神爵二年(前60年),归西域都护府管辖;明代属瓦剌蒙古土尔扈特部牧地;明崇祯元年(1628)属准噶尔部牧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今市境内附;乾隆二十七年(1762),库尔喀喇乌苏设办事大臣,今市境南部独山子等地归其统领;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今市境西北部一带由其统领;乾隆四十三年(1778),清政府在玛纳斯河流域设绥来县,属迪化州直隶,辖区包括今市境的百口泉、夏子街、大拐、中拐、小拐等地;光绪十二年(1886年),塔尔巴哈台直隶厅成立,辖区包括今市境北部地区,市境东部大拐、中拐、小拐一带仍属绥来(玛纳斯)辖区,归迪化府管辖;1913年塔尔巴哈台、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改置为县,分辖市境南北二部;1916年裁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设塔城道,下辖塔城、乌苏、沙湾县,今克拉玛依市境一带统归其辖。其后市境先后隶于第五行政区、塔城专区;新中国成立前,分属沙湾县、乌苏县、克烈半个县(今托里县)、和丰县(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1955年,成立独山子矿区行政委员会。1956年成立县级独山子镇。1958年设立县级克拉玛依市。1982年升格为地级市。1984年改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1990年恢复地级市。近年来,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产业升级,“戈壁油城”变身智慧城市。

行政区划

详细介绍

相关标签克拉玛依市地名信息行政区划地名来源历史沿革